惡性血液病治療又見新進展

/楊洋

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惡性血液大會暨亞太血液聯盟年會帶來了全球血液病治療的最新進展。

多發性骨髓瘤 向“治癒”邁進一步

來自全美排名第一的MD Anderson癌症治療和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羅伯.歐羅斯基授介紹了多發性骨髓瘤的突破性發現。歐羅斯基教授介紹說,單克隆抗體Daratumumab 2015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審批並上市,這種藥物可以如“導彈”一般精准命中摧毀含CD38分子的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即使是針對此前對最強的新型治療藥物——“來那度胺、硼替佐米”都產生耐藥性的多發性骨髓瘤——該藥物的有效率仍達29%~36%;該藥物除了用作晚期患者的挽救性治療以外,未來還有望在未接受其他治療的早期患者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過靶向T細胞負性共刺激信號的檢查點治療在多發性骨髓瘤中逐漸嶄露頭角。例如利用 PD-/PD-L1抗體來喚醒陷入“沉默”的抗腫瘤免疫系統,這個方法可以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攻擊腫瘤細胞,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T細胞的研究方面,已經成功進行了對基因的改造實驗,也可以說是“武裝”患者自身T細胞來進行戰鬥。上述新治療方法,與傳統的“不辨良惡”、療效差、副作用大的化療相比,顯得更加安全和精確,而療效也更加徹底。Orlowski教授介紹說,在未來的5~10年,新的科學發現和新的醫療手段將出現,“治癒”多發性骨髓瘤也許不再是夢。

高危排異患者 風險可預測可降低

本次大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黃曉軍教授首度揭示一項前瞻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即通過移植骨髓的成分不同來預測移植後的排異風險。研究顯示,根據風險分層進行的預防用藥可以使高危患者排異發生率降至與低危患者相當,而不增加復發風險。此項“精准醫學”的研究成果近期將在國際臨床腫瘤學最高水準期刊《臨床腫瘤》上發表。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又被稱為“前白血病”,患者骨髓無法生成足夠的合格血細胞,並很容易發展成急性白血病。它也是血液病中比較兇險的疾病。此次,黃曉軍課題組還分享了在單倍體移植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方面的最新進展,成果顯示單倍體移植可以取得和同胞相合移植一致的療效,長期生存率可超過60%

 

首屆世界惡性血液病大會於2010年在新加坡舉辦,會議初衷是如橋樑一樣連接起美國與亞太地區,加強兩個地區在惡性腫瘤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2012年大會成立了亞太血液聯盟。

北京方案” 被多國學者使用

在本次年會上初上任的亞太血液聯盟主席——來自泰國瑪希隆大學的沙拉坡.薩拉瑞習教授說:“亞太血液聯盟的工作促進了最新科技和臨床的交流。在泰國,以前我們為白血病病人作移植只能從同胞中尋找全相合的骨髓供者,這個可找到供者的概率是30%,而全泰國的骨髓庫僅有18萬份自願供者資料,所以從中找到供者的可能非常小,也就是說剩下的七成患者的中高危病人將意味著死亡。但是,近年來,我們已經開始嘗試黃曉軍教授的北京方案,進行了60多例的半相合的骨髓移植。我相信中國的北京方案將帶領亞太地區的血液的研究發展,最終在白血病等其他惡性血液病的治療上超越歐美。”

事實上,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管道的日益暢通,“北京方案”在美國、義大利、以色列、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的海外中心得到推廣。

在中國大陸,“北京方案”也已經在多個中心推廣。來自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吳德佩教授說:“前些年,由於缺乏骨髓來源,我們一度是中華骨髓庫的最大用戶。但是近年來我們醫院開始全面推廣北京方案的單倍體移植,僅去年一年我們就完成500多例移植。在美國骨髓移植年會上,國際同行看到我們的移植數量和療效都非常驚訝。”

arrow
arrow

    DR.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